凌晨三點,萬籟俱寂,人們都已沉浸于甜美夢鄉,但有那么一群人,他們卻默默地堅守在電腦屏幕前,緊緊盯著一組組不斷跳動的數字,期盼著一份特別重要的數據,這樣的情形每月都有會發生,而且已經持續了近十年。
 
 一直以來,集團信息中心把確保藥品生產質量,應用信息化助力企業各項業務流程規范、高效運作作為追求的目標。2006年,集團成為國內首家成功引進并實施SAP-ERP系統的制藥企業,項目范圍包含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物料管理、財務管理和人事管理等五大模塊。SAP系統初入中國市場,當時還沒有能推出實際成本解決方案,項目組財務部的同事絞盡腦汁,經過多次商討論證,最終基于平行賬方式設計了成本差異分攤程序,實現實際成本核算。 
 
程序剛上線時,由于公司業務量不大,系統運行數據量較少,系統程序運算速度尚可,但隨著業務數據量的不斷增加,程序運行變得越來越慢,到了2019年,該程序負荷量超載,試運行(初步檢查)加上正式運行(確認結果)需要等待40小時以上。
 
長期低效運行已遠遠不能滿足公司的發展需要,信息中心的領導及同事萌生了改進或新建程序的想法,但橫在面前的“兩座大山”讓他們望而卻步,下不了決心。集團品種數量多,生產情況復雜,涉及跨公司生產、成本還原、批件轉移、子公司獨立等多種問題,使得原本就很復雜的成本核算更是難上加難。2006版的成本差異分攤程序語句晦澀難懂,導致很多邏輯點難以解釋梳理。一旦盲目對程序進行修改,觸及程序背后財務風險,將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面對這樣的情形,信息中心內部多次進行程序修改,最終都放棄了上傳。
 
“IT人絕對不能忍受某個程序運行這么長時間!財務成本精細化核算是銜接企業生產投入與銷售利潤產出的重要環節,其核心數據必須確保精確、完整、及高效反饋,從而為企業的高速發展提供正確的財務業務分析數據”。集團信息中心CIO張愛軍根據調研情況,決心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對該程序進行徹底改進。
 
2019年9月,成本差異分攤項目正式成立,他們在保持程序原有數據及數據之間邏輯結構不變的情況下,著手對程序進行優化。通過給程序“瘦身”減負,搖身變為新程序,成功克服了程序語言結構障礙。同時開辟克隆系統,把握每月唯一一次的月結時機對新程序進行反復測試。
 
一邊是以億為單位的成本分攤風險,一邊是苛刻的測試環境和語言條件,大家無時無刻不懸著一顆心。為謹慎起見,項目組討論決定新程序如果連續3個月測試結果一致,就部署到正式系統中。為此信息中心程磊連續多個月挑燈夜戰,在電腦面前監控著新、舊程序運行的結果。
 
一月份受疫情影響,成本核算科雖然通知提前關賬,提前月結,此時新程序還沒有發布,除夕前夕,項目組錢莉放心不下舊程序的運行結果,堅持來到財務樓加班。到了以后她才發現,來加班的不是她一個人,而是一群人。“待我導出結果,發現結果對不上時,大家都很沮喪。因為舊程序連續兩次出現了運行失敗、原因無法追溯的情況。” 錢莉說。
 
“成敗在此一舉,我們沒有退路,必須立即解決問題!”應用實施處花宏煉,立即啟動了專項應急小組,當天就組織硬件組、實施組和開發組的骨干人員全部進入工作狀態。他們分別從服務器參數、程序優化等方面進行逐項排查,最終舊程序第三次運行結果正常,新程序的結果仍然與舊程序保持一致,順利完成了1月月結!
 
2月月結:結果一致!3月月結:結果一致!滿足新程序部署條件!4月25日晚,新成本差異分攤程序正式啟動。4月26日,新程序運行完畢,時長2.6小時。“成功了!”看到這一結果,大家歡呼雀躍,激動的淚水一直在眼眶打轉。為了這一刻,他們一直堅持了半年!
 
歷時半年,投資僅有1.8萬,堪稱“小成本,大制作”。成本差異分攤程序運行時長由26小時縮短為2.6小時左右,性能優化率高達100%!

堅韌卻不平凡,堅決卻不偏執。他們知道孤注一擲,背水一戰需要的不僅是勇氣,更要有厚積薄發的底氣。信息中心IT人以技術為馬,與時間賽跑,用結果正名。他們是新時代的“后浪”,是堅守自己崗位的“逆行者”,在與疫情決戰的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