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泰州市六大產業板塊中運行質態最好的產業之一,醫藥工業的未來面臨著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在6月11日全市醫藥工業培大培強工作座談會上,市長毛偉明勉勵與會企業家們,用新思路、新招數、新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從而為壯大泰州醫藥板塊作出貢獻。
全市23家醫藥企業負責人和16個職能部門領導參加了座談會。集團副總經理張永信應邀向與會代表介紹了揚子江今年以來醫藥經濟運行情況,以及積極應對宏觀形勢變化,確保醫藥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對策措施,今后企業做大做強跨越發展的目標和主要思路。
據悉,截至2003年底,全市列統藥品生產企業有27家,它們完成現價產值84.92億元,增加值32.48億元,銷售收入81.67億元,利稅16.52億元,其中利潤10.67億元,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11.53%、16.30%、12.53%、24.57%、31.82%。銷售、利稅、利潤分別占全省醫藥行業總量的27.7%、29.3%、32.2%,均名列江蘇省第一。泰州醫藥企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少、醫藥產業研發費用投入偏低、醫藥專業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緊缺、企業國際競爭力不強等不足之處。
毛偉明指出,醫藥企業在泰州市的支撐作用逐步顯現,這說明醫藥企業的總量優勢明顯,骨干企業的拉動作用加大,產品質量穩步提高,市場開拓能力增強。目前“醫藥企業發展的強勁勢頭不變、企業做大做強的雄心不變、以更大手筆用于發展的決心不變”,這三個“不變”令人欣慰。他認為醫藥企業能取得這樣長足的發展,主要因素在于擁有一批有國際眼光的企業家,實施了以GMP為標志的規范化管理,新藥研發能力的逐步增強等。
毛偉明希望企業家們一定要認清機遇和挑戰。他說,當前我市醫藥企業面臨的機遇有:未來20年我國仍處于重大戰略機遇期;國際資本對中國特別是長三角地區依然十分青睞;國際國內快速增長的醫藥消費市場以及越來越明顯的泰州區位優勢。面臨的挑戰主要有:進口藥品價格下降,跨國醫藥企業和國內企業進行合資、合作,蘇州、無錫等周邊城市醫藥企業迅猛發展等。在談到企業發展的對策和措施時,毛偉明以18字寄語企業家:思路決定出路,人才決定成敗,產品決定命運。
會議前,與會代表們還參觀了揚子江藥業園。(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