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醫藥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
3月18日,國務院作出批復,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成為全國第56個國家高新區。此舉標志著泰州醫藥開發區正式被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升級后,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全國第2家具有專業特色的國家高新區,我省第5家國家高新區。
批復要求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用地集約、特色鮮明、規模適度、配套完善的要求,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努力成為促進技術進步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強大引擎,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服務平臺,成為搶占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制高點的前沿陣地。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今后,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的企業將享受一系列優惠政策,如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兩年內免征所得稅。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生產性外資企業,自獲利年度的第一年度和第二年度免征企業所得稅等。在支持企業從事國家重點科技領域的核心技術攻關、企業技術改造創新等方面,國家高新區也具備獨特的政策優勢。
此前,泰州醫藥高新區先后被國家科技部、商務部確定為國家火炬計劃醫藥產業基地、國家級醫藥出口基地和科技興貿創新基地。
國家高新區,泰州發展的強大引擎
國家高新區,是一塊含金量極高的“金字招牌”,也是泰州人多年的夢想,如今終于夢圓。國家級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如何申報成功的?獲牌后將對泰州醫藥產業乃至經濟發展產生怎樣的推動?昨天,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人士。
全國第二家專業特色國家高新區
作為支柱產業,我市醫藥產業經濟總量連續6年、經濟效益連續9年居全省第一位,產值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2005年,省委省政府要求泰州加快醫藥產業發展,建設中國醫藥城,市委、市政府作出了“舉全市之力打造中國醫藥城”的決定,并將創建醫藥產業國家高新區提上了議事日程。
2006年1月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提出,到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為搶抓這一歷史性機遇,2007年8月,市政府向省政府提交了《關于省級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請示》。2007年9月,省政府正式向國務院提交升級請示。
此后,國家相關部委多次蒞臨泰州考察,并由國務院辦公廳牽頭,國家科技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等部委進行了多輪會審,并報國務院批準設立。
市科技局局長許書平介紹,國家自上世紀90年代初設立52個國家高新區以來,僅在1997年審批了陜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2007年審批了浙江寧波國家高新區。此次國家級泰州醫藥高新區升級,是時隔12年國務院首次審批的具有專業特色的國家級高新區,是國家相關部委從嚴篩選,從嚴考核評估、公開遴選的結果。
與泰州醫藥開發區同時獲批“國字號”的,還有湘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推動泰州產業轉型升級
根據規劃,泰州醫藥高新區面積8.8平方公里,由研發中試區、醫藥產業區、綜合及配套區等組成,主導產業為醫藥制造業、機電及新材料制造業。
“國家高新區,最大的特色就是創新。放眼全國,經過十幾年的建設與發展,所有國家高新區都已成為各地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一面旗幟。”許書平認為,泰州醫藥高新區也必將成為泰州創新發展的強力引擎。
許書平說,泰州醫藥高新區升級后,可以更好地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加速產業結構調整。今后,泰州可以參與國家高新區體系內的合作交流,發揮資源共享優勢,實現產業和技術跨地域轉移,對于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加速產業轉型升級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省社科院泰州分院副院長湯衛國說,產業集群具有跨區域、跨產業配置發展要素的雙重特點,其對地區經濟的拉動、輻射作用非常顯著。泰州醫藥國家高新區升級后,國內外醫藥資源將會加速向泰州集聚,泰州醫藥產業的集群效應會成倍放大,泰州醫藥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地位和影響也將顯著提升。
湯衛國還認為,國家高新區這塊“金字招牌”,將成為泰州又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對提升泰州城市形象,優化投資環境具有極大幫助。
從省內4家國家高新區發展看未來
上世紀90年代初,我省先后獲批4家國家高新區。從他們飛速發展的歷程,可以看到國家級泰州醫藥開發區的未來。
南京國家高新區:1991年獲批設立。目前經濟總量在國家級高新區中位居前列,是南京市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開發區內的南京軟件園、南京醫藥與生物工程科技園和半導體科技工業園成為全國知名的研發基地,區內企業僅參與國家“863”計劃、火炬計劃的高科技項目就有30多項。
蘇州國家高新區:1992年獲批設立。已成為國內最適宜于人居、創新和最具產業化條件的地區之一,榮膺全國首家國家級環保高新技術產業園、首批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區內高新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70%,戶籍人口人均GDP達1.65萬美元。
無錫國家高新區:1992年獲批設立。該區平均產出強度達到每平方公里30億元,2007年GDP突破600億元,與1994年的無錫市經濟總量持平,相當于15年再造了一個“新無錫”。
常州國家高新區:1992年獲批設立。2007年該區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60余家,占常州全市的40%以上。與1992年相比,該高新區創造的GDP、財政收入、到賬外資,分別相當于2個、4個、54個“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