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財經訊 616日消息,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下稱“中檢院”)聯合全國醫藥5強企業揚子江藥業創建的實訓基地正走出一條“院企互補共建”新模式,為藥品安全構筑起第一道堡壘。

中檢院是國家藥品、生物制品質量最高檢驗和仲裁機構,也被認為是國家在藥品和生物制品領域的最高“判官”。

三年前該院院長李云龍與揚子江藥業董事長徐鏡人一拍即合創建“中檢院揚子江藥業實訓基地”,目的是,中檢院通過實訓基地走到藥企一線了解藥品的生產過程,促進檢測水平提高,鍛煉發現問題的能力;而對揚子江藥業來說則可以通過實訓基地將藥品檢測專家請到家里學習和請教,也將“判官”前置到生產車間,促進藥品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據了解,從2008年起,中檢院已經派出了756人次的檢驗技術人員來揚子江藥業實訓,而這七批專家實訓過程中,共幫助揚子江解決了100多個生產質量方面的難題,使其質量管理得到持續改進與提升。

請“判官”到制藥車間

中檢院為到制藥企業設立實訓基地是受到2008年“齊二藥廠藥害事件”的啟發。

當時事件發生后,作為中國食品藥品質量檢定的權威部門中檢院檢驗人員通過檢測很快判斷藥品質量不合格,但到底質量問題出在哪個環節,為什么會出現質量事故,由于檢驗人員只懂檢驗,不了解企業實際生產情況,對質量事故的起因無從知曉。

這使中檢院院長李云龍萌生了在企業建立實訓基地的想法。他的想法很快得到揚子江藥業董事長徐鏡人的響應,“揚子江藥業非常歡迎中檢院派員駐廠督查指導,企業的生產、質量、科研一線全方位向各位專家、老師開放,任由你們進行檢查、實踐,希望你們多幫助我們挑毛病,提高企業的質量檢測和管理水平。”

把國家藥品質量檢驗的“判官”請到廠里來監督,這需要底氣,也需要魄力。對質量一直很自信的揚子江敞開大門,把中檢院實訓基地的牌子掛到廠里。

事實上,揚子江一直將質量問題看的非常重,在他們集團內部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瓶輸液三條命,一條連著患者的命運,還有一條連著企業的命運,一條連著職工的命運”。這就是他們的質量意識。

正是在這種質量意識下,揚子江追求精益求精,才愿意并敢于將中檢院這樣的“判官”請到自己車間里來。

把藥品質量檢定關口前移

對中檢院來說,建立揚子江實訓基地的意義就在于將藥品檢定的關口前移到生產環節。

“中檢院不能只坐在實驗室里搞檢驗,只有關口前移,深入了解制藥企業生產情況,檢驗才更有權威性,這也是我們對藥品質量所做的超前把關。”李云龍多次告誡中檢院派到揚子江藥業實訓的學員們。

516日,第七期實訓班學員高志峰在廠中心化驗室實訓時,發現檢測儀器旁邊沒有放置儀器實驗操作規程。后來,得知揚子江藥業的實驗操作規程都是放在柜子的抽屜里,而且各項操作規程編寫得很詳細,但沒有放置在儀器旁最顯著的位置。這個小小的不足,經高志峰一提醒,立即得到了規范。

像高志峰這樣在實訓過程中遇到的事例,還有很多。據不完全統計,三年來,參加實訓班的56位檢驗技術人員給揚子江藥業解決了上百個疑難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有生產工藝攻關、質量檢驗的化學、生物學檢定,還有GMP等質量管理相關法規的應用等。每次遇到這些難題,實訓人員都是傾囊相助,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所學“傳經布道”。他們還深入到車間化驗室的現場開展培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版藥典執行初期,企業員工對新標準的解讀能力不夠,很多問題無法理解透徹,參加實訓的老師對揚子江人提出的疑問一一作了解答,并強調藥典方法是法定要求,必須嚴格執行。這充分發揮了中檢院的專家資源優勢,使揚子江受益匪淺。

揚子江藥業集團總經理助理梁元太稱,“實訓老師不僅從理論上給予講解,而且進行現場指導,解決的都是我們工作中遇到的實實在在的問題,促進了企業檢測水平的提升,也使得我們更加規范地開展各項工作。”

“院企互補共建”模式將向全國推廣

“真是不下到藥企根本體會不到,揚子江藥業能有如此嚴密的質量保障體系。我們回去之后就向親朋好友推薦,要吃就吃揚子江的藥。”好幾位參加實訓的檢驗技術人員都這樣深有感觸地說。

揚子江藥業能連續多年躋身全國醫藥前五強,靠的正是過硬的產品質量。企業每年開展兩次質量月活動,連續6年蟬聯全國醫藥行業QC成果金獎總數第一,20多個產品質量達到美國、英國、日本、歐盟四部藥典標準。

“我們選擇揚子江藥業做實訓基地,真是選對了。在全國知名藥企實訓,學員能學到更多的藥品生產、質量知識,這對提高他們的檢測水平、判斷能力,無疑大有裨益。”李云龍院長對當初的決定深感自豪。

揚子江藥業董事長徐鏡人也表示,“揚子江藥業與中檢院聯手可謂強強聯合,我們既接受了監督和考驗,又提高了自身的質量,三年來的成效,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藥品質量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2008年創建的中檢院揚子江藥業實訓基地已走過3年歷程,這種“院企互補共建”的模式越來越彰顯出1+1>2的效應。

李云龍在中檢院實訓基地總結時表示,“我們搞實訓基地,培訓不是最終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把監督、學習、互信、共贏有機統一起來,提升技術人員的檢測水平和企業質量管理水平,保障老百姓的用藥安全。今后我們要將這種模式向全國推廣放大。”

 

http://finance.qq.com/a/20110616/003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