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江藥業集團,40多年前由10多人的小車間起家創業,歷經市場經濟大潮的洗禮,依靠科技進步與質量管理,上世紀80年代就實現產銷利連續8年翻番,并于上世紀90年代起連續16年躋身全國醫藥工業企業前五強;2009、2010、2011連續3年位居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榜首……
揚子江藥業靠什么取勝?董事長徐鏡人咬定青山:“質量第一,只有不斷提高質量,不斷創新,才能帶領企業邁上快速可持續發展之路。”
重金投入促升級
徐鏡人看得很遠,他往往做出超越時代的決策。當GMP風暴還未席卷中國制藥大地、很多制藥企業還在徘徊不定的時候,徐鏡人果斷地做出了超前決策。
1995年揚子江藥業投入3億元開始了GMP廠房的基礎建設,經過幾年奮戰,固體制劑車間、液體制劑車間、顆粒劑車間、化驗樓、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技術中心等一批完全按照國家GMP要求建成的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1999年成為中國第一批拿到GMP證書的制藥企業。
“揚子江”同時還進行了大規模設備改造,引進了最先進的生產設備。當初有人勸徐鏡人:“醫藥市場競爭激烈,投入太大會束縛手腳,給企業帶來壓力。老設備還可以用,新設備花費太大,不值得。”徐鏡人堅定地回答:“新設備自動化程度高,減少員工可以降低藥品污染,提高藥品質量。沒有一流的廠房、一流的設備、一流的技術,怎么能生產出一流的產品?”
同樣,在去年新版GMP頒布實施后,揚子江藥業就把盡快通過新版GMP認證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所有車間早日通過認證成為質量月活動和年度目標的重要內容。集團下大力氣改造廠房,提升設備性能,加強人員培訓,完善生產文件。在沖刺認證過程中,相關部門、車間定期開展專題討論會,制定培訓計劃,討論后續工作進展,確保每個員工能夠熟練掌握并嚴格執行新版藥品GMP要求。經過生產質量部門的共同努力,揚子江藥業已有4個生產車間、5種劑型順利通過新版藥品GMP認證。集團計劃在2013年年底,全部生產車間均提前通過新版GMP認證。
“提高藥品質量是大勢所趨,這個錢一定要花。”徐鏡人知道,把藥品品質放在第一位,就是把消費者放在第一位;把消費者放在第一位,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事實上,這樣的投入落到了實處。先進的設備帶來了藥品質量的大幅提升,使“揚子江”在市場競爭中如魚得水。迄今為止,“揚子江”有多個產品獲得“中國市場產品質量用戶滿意第一品牌”和“化學制藥行業抗感染類、心腦血管類、消化系統類產品品牌”十強第一名,在市場招標中,“揚子江”產品連連得勝,從而牢牢占據了市場制高點,顯示出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關口前移供應商
原輔料的優劣事關藥品質量的好壞。有濃重家鄉口音的徐鏡人擔心記者聽不懂他的話,站起身在黑板上寫下兩個字“無假”,他指著這兩個字強調:“提高藥品質量,首先從這里開始。”
為了防止假冒劣質的原輔料進廠,“揚子江”將質量控制的第一道關口前移至上游供應商。一次,采購某抗生素原料,某國內生產廠家價格低廉很有誘惑,但集團擔心質量不穩定,時間長了容易出現降解、變色,后來,他們果斷選擇了另一家公司的原料,該公司的中間體純進口,有副作用小、有關物質少、不易降解、質量穩定的優點,雖然價格貴,但可以保證產品質量。按照這個原則,“揚子江”狠抓原輔料關口,對供應商實行分級管理,確保輔料質量穩定可靠。
“揚子江”還根據企業內控輔料質量標準建立了對使用過程中輔料質量的監控和處理機制,嚴格按工藝標準投料,對經確認有問題的輔料,絕不流入下道工序,同時在供應商檔案中予以記載,并納入供應商考評體系參與考評和淘汰。
把“檢查官”請進來
藥品不是檢驗出來的,而是生產出來的。GMP標準只有薄薄的幾頁紙,但是執行起來非常困難,因為藥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尤其重要。
藥品生產需要嚴格按照GMP生產標準規范操作,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會影響質量。為了操作規范,揚子江藥業敞開大門邀請“檢查官”到制藥車間挑毛病,他們主動把國家藥品質量檢驗部門——中國藥品檢定研究院實訓基地的牌子掛到廠里。
中檢院高志峰是被邀請的“檢查官”之一,他在化驗室實訓時,發現員工的實驗操作規程都是放在抽屜里,雖然各項操作規程編寫得很詳細,卻沒有放置在儀器旁最顯著的位置。這個小小的不足,經高志峰提醒立即得到了規范。
據不完全統計,三年來,先后有8批62位“檢查官”為揚子江藥業解決了上百個問題,他們毫無保留地“傳經布道”,還深入到車間、化驗室的現場開展面對面的培訓。
在集團領導的關切下,在揚子江人的不斷努力下,揚子江藥業在質量方面收獲了更多的成果。到目前為止,揚子江藥業有22個產品達到英國或美國藥典標準;固體制劑通過了歐盟GMP認證,并向德國出口了80萬粒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在全國醫藥行業QC小組評比中,連續七年獲得QC小組一等獎總數冠軍。在揚子江人眼中,質量是永恒不變的主題。
回饋社會獻愛心
揚子江藥業的活力,緣于產業報國的胸懷,更緣于回報祖國和社會的責任。作為社會的一個細胞,揚子江藥業在成長壯大的同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應擔當的社會職責,那就是報效祖國,反哺社會。
1995年,隆冬時節,董事長徐鏡人親自帶隊赴藏捐贈藥品。進藏前,徐總患了感冒,面對患感冒不宜進藏的勸告,他義無反顧。進藏不久,強烈的高原反應,透骨的高原寒氣,使得他心跳加速,徹夜難眠。但他還是堅持深入藏區、牧民家庭,慰問藏族群眾、學生和孤兒,把揚子江人的一片愛心灑在了高原雪域。
沒有人民的軍隊,就沒有安定和諧的局面。自1995年起,在每年的“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揚子江都在全國各地開展一系列的慰問部隊活動。10多年來,揚子江擁軍不輟,累計向部隊捐贈藥品、物資價值5000余萬元,被授予“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擁軍楷模,醫藥之星”等殊榮。一塊塊鏡匾,一面面錦旗,記載著揚子江人心系長城,擁軍愛國的感人故事,成為揚子江人關心國防的最好寫照。
2001年~2003年,揚子江藥業積極響應黨中央開發大西 部的號召,連續3年聯合國家衛生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廣電總局、全國婦聯及國家老齢委共同舉辦大型社會公益活動——關愛西部健康行動。3年內,揚子江累計投入4000余萬元,足跡踏遍西部11個省市自治區,所到之處開展送醫送藥送知識及大型義診活動,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政府的褒揚。
2003年的春天,“非典”疫情暴發。揚子江藥業緊急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大預防非典的抗病毒藥品的生產,在短短兩天的時間內,價值500萬元的“抗非”藥品連夜空運抵達廣東。這些無償捐贈的“抗非”藥品不僅平息了廣東藥品的搶購風潮,也有效地預防了“非典”的蔓延。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災情傳來,揚子江藥業在第一時間作出火速支援四川人民抗震救災的決定。5月13日,滿載價值2000萬元藥品的大卡車連夜從揚子江藥業總部出發,一路不顧余震連連、險情陡生,經過28小時換人不息車的長途跋涉,終于在15日清晨將藥品送達都江堰重災區。在捐助藥品的同時,揚子江藥業設在都江堰的子公司四川海蓉藥業,不顧自身廠房斷裂受損嚴重,迅速清空廠區,騰出廠房作為都江堰抗震救災物資周轉站。集團總部員工更是以滿腔熱忱,捐款獻血,短短數天時間,就捐款300萬元,獻血50000CC,用實際行動支援四川人民的抗震救災。2012年1月份,中華醫學科技獎頒獎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自2000年開始,揚子江藥業集團已經連續11年獨家贊助中華醫學科技獎,累計出資1億多元。徐鏡人董事長表示:“每一份有益于健康的事業,都值得揚子江人全心付出。作為民族醫藥企業,揚子江人有責任與廣大醫學工作者一起,繼續為促進我國醫學科技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2003年,揚子江藥業還成立了自己的慈善會,把“護佑眾生”的雨露灑向家鄉大地。9年來,揚子江藥業慈善會直接為當地各項公益事業捐資1000多萬元,用于資助困難學生入學、農村危房改造、農村合作醫療、農村修路修橋等,推動了家鄉的和諧建設,加快了家鄉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當地老百姓把揚子江藥業捐資修建的道路和橋梁命名為“揚子路”、“愛心橋”。在每年春節前夕,集團會組織黨員干部走訪慰問困難家庭,幫助他們過一個歡樂的春節。今年2月底,全國“兩會”前夕,徐鏡人董事長特地走訪高港區農村傾聽群眾呼聲,了解基層用藥情況和居民生活狀況,了解揚子江慈善會資助對象和修建鄉村道路的狀況。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揚子江人秉承求索進取護佑終生的理念,兢兢業業,埋頭苦干,堅持追求高品質,努力做好每一個產品,為社會奉獻更多、更好的藥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