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健康電 4月13日,在揚子江畔,我們看到了讓人非常欣喜的鼓勵科技創新的一抹亮色:我國醫藥企業中的龍頭企業——揚子江藥業集團舉行創新研發重大貢獻獎頒獎儀式,對為地佐辛項目、百樂眠項目、胃蘇顆粒及蓽鈴胃痛顆粒項目的獻方者及其后人頒發65萬元重大貢獻獎。其中,獎勵地佐辛項目天津藥物研究所20萬元,百樂眠項目獻方者高鵬翔教授20萬元,胃蘇顆粒及蓽鈴胃痛項目獻方者董建華教授后人及聯系人25萬元。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徐鏡人親自為獲獎項目研發者頒獎。

        一家企業公開舉行對創新研發成果的功臣進行重獎,這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我們不禁為之叫好。其一是,企業實實在在拿出錢,重獎這些為企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科研人員,而不是將重視科研開發放 在嘴上。其二是,根據科研成果帶來的市場效益大小進行獎勵,體現了科研不是一般的理論,必須轉化為經濟效益。其三是,向媒體、向社會公開對科研人員的重獎,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搞科研,也有利于企業吸引更多的人才。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發展關鍵階段,中國企業面臨著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考驗,一個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是沒有前途的,這不僅意味著在國際上定價權、話語權、主動權的丟失,而且必然會隨著知識產權保護越來越嚴格,人們對引領性產品和消費的需要越來越高,最終被邊緣化,并處于產業鏈的低端。

        我們深知,自主創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經常會遭遇各種失敗,包括科研過程中的失敗,產品推向市場后沒有取得預期效果的失敗。所以,能夠研發成功并最終取得良好的市場效益,是鳳毛麟角。就是對取得成功的產品,有沒有對這些科研人員給予必要的重視、鼓勵和重獎呢?在這方面,過去我們似乎重視的遠遠不夠。從媒體上,我們幾乎每月都能看到企業高管年薪百萬、營銷人員獎勵數百萬的報道,而科研人員似乎一直處于默默無聞狀態,這似乎與我國當前強調的自主創新、中國創造不大合拍。一個只有重視自主創新并不斷自主創新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而像揚子江藥業這樣的企業,讓資金、資源、待遇、榮譽向科研人員傾斜,就顯得非常具體、非常實在。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3-04/17/c_1245919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