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總部首季產值增長13.9%,產量增長15.4% 

■ 繼榮膺2013年江蘇省質量獎后,再度沖刺中國質量獎

    1至3月,揚子江藥業集團泰州總部產值增長13.9%,產量增長15.4%。2013年業績攀上新高的喜氣尚未散盡,揚子江人再度升起了今年首季開門的“紅燈籠”。

    “這顯示了揚子江藥業的勃勃生機,表明我們的發展正在提檔加速。”揚子江藥業集團副董事長徐浩宇如是說。

    集團總部各板塊亮點紛呈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揚子江藥業集團總部各板塊可謂“百花齊放”,亮點紛呈。

    二期項目中的頭孢粉針注射劑1號車間,由去年的間歇性生產進入常規生產。

    三期工程中的水針4號車間產能釋放,使麻醉鎮痛藥“地佐辛”這個“拳頭產品”的產量進一步提升;固體4號新車間也全面啟用,百樂眠、羅紅霉素、蒙脫石散等膠囊產品的產量上了一個新臺階。

    占地304畝的四期工程正在緊張推進,有的車間正在調試,有的已進入試生產。一個最新信息是,到今年年底,相關車間可正式投入生產。

    與此同時,揚子江藥業集團旗下的江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內,提取2號車間也正開足馬力生產。據悉,由于藍芩口服液、蘇黃止咳膠囊等藥品供不應求,因此作為這些藥物的前處理車間,這里每天滿負荷運轉,目前公司年提取能力已從6000噸攀升至15000噸。

    而集團在泰州的另一個生產企業——位于濱江工業園的海慈藥業,今年前3個月一口氣新增了鹽酸帕洛諾司瓊、苯甲酸利扎曲普坦、依達拉豐3個新品,產能同比大增30%。

    還不止這些,總投資20億元、占地900畝的“龍鳳堂”項目,也正在高港永安洲的江邊熱火朝天地建設……

    一個數據真實地記錄著這活力繽紛的圖景:今年3月,揚子江藥業總部共用電443.4萬千瓦時,同比增長35%,累計增長30.7%。

    插上創新翅膀,成為“會飛的大象”

    產值占全市醫藥產業三分之二

    這個春天的發力,被看作是近年揚子江藥業良好態勢的自然延續。

    在泰州,它好似醫藥板塊的“擎天一柱”;在中國,它則是醫藥產業的“中流砥柱”。

    2013年,揚子江藥業總產值約占到了全市醫藥業的三分之二;同時,集團再度躋身全國醫藥工業企業百強榜前三甲、中國企業500強,全年銷售、利稅同比分別增長15%和11%。

    市經信委相關人士認為,在經濟形勢復雜多變、藥企競爭進一步加劇的背景下,這頭體量龐大的“大象”,取得“兩位數”的高速增長絕非易事。“這得益于它一直以來鍛造的‘創新翅膀’,讓它成為一頭‘會飛的大象’。”

    3月20日,“2014揚子江醫藥技術交流與項目對接會”在上海舉行,當天還舉行了揚子江藥業集團上海海尼藥業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

    業內人士評價說,這將有助于企業以全新的視角和思維,充分利用國內外研發優勢和研發資源,從而進一步提高其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市場競爭力。

    事實上,這只是揚子江藥業積聚創新能量的一個剪影。

    早在2001年起,這個志向高遠的企業就先后投資10多億元,在泰州、北京、上海、南京、廣州、四川等地設立研發中心、組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高層次科研平臺。而今,揚子江藥物研究院已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級企業創新研發中心。

    不僅善于延攬國內的高端智慧,揚子江藥業還敏銳地將“觸角”伸向世界。他們與荷蘭SUB公司簽約合作,跟荷蘭萊頓大學形成了從產品研發、注冊、銷售到人才培養的全方位合作模式。另外,還與歐洲藥典委員會簽訂合作協議,啟動植物藥項目歐盟注冊工作以及中藥標準制訂等等。

                                                                           下一步沖刺“中國質量獎”

    火熱的生產,映照出旺盛的市場。

    當下,揚子江藥業不少產品“走紅”市場。比如藍芩口服液,每天生產180萬支仍不解市場之“渴”。

    而實際上,國內同類藥有的是。緣何揚子江的藥品獲消費者齊齊點“贊”?這背后,折射出品質的力量。

    江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是個很好的例子。

    在泰州,這個公司被揚子江人稱為“南廠”。這里不僅生產40多個中西藥品種,更是整個集團的中藥提取物生產基地。

    南廠最靚的景致,是去年建成的提取2號車間。只見36個6噸的多功能提取罐、42臺提取液儲罐及相應的濃縮器、樹脂吸附柱、醇沉/水沉罐、真空烘箱、蝶式分離機、過濾器等設備,依序排成一條“長龍”。之間全部由管道連接,從開始投料到最終出膏、出渣,完全實現了中藥提取的現代化,給人以巨大的視覺震撼與工業美感。

    “不僅生產規模國內首屈一指,而且率先實現了管道化輸送,最大程度避免了作業過程中的交叉污染,生產效率、節能環保水平都更上了一層樓。”李銀介紹。這位南廠的女“掌門”,是曾在北京同仁堂藥業工作十多年的生產管理行家。

    “這一個車間總投入1.8億元,我們到全國調研、招標,引進了最好的設備,僅用8個月就建成。”

    這樣的大手筆在揚子江并不鮮見。

    同樣讓國內同行艷羨的是,揚子江藥業集團所有37個車間均已通過新版GMP認證,比國家規定的最后期限提前了2年。

    2月18日,揚子江藥業集團以總分第一的成績榮膺2013年江蘇省質量獎。這是我市工業企業及江蘇省藥企首次獲此殊榮。

    時隔10天之后的2月28日,揚子江藥業在自己的第三十一次“質量月”活動動員大會上,再次明確了新的標桿——“向中國質量獎沖刺”。

    “沒有什么可以打垮揚子江藥業,除了藥品質量問題。”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徐鏡人說。

    顯然,這個中國醫藥產業的“夢之隊”,正在一步一步鋪陳“稱雄國內,走向世界”的國際化大集團藍圖。


http://sz.tznews.cn/tzrb/html/2014-04/21/content_36827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