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堂高架立體倉庫自動碼垛機器人。
龍鳳堂全自動化的口服液生產線。
龍鳳堂中藥提取車間的移動投料機器人。

 中醫藥傳承久遠,歷經滄桑而世代不衰。名方良藥星光閃耀,點染中醫藥浩瀚云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堅持中西醫并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在建設健康中國、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當下,民族醫藥企業順勢而為,百舸爭流,抒寫新時代華彩新篇。民族醫藥的領軍企業——揚子江藥業集團投資建設的龍鳳堂中藥產業園,在浩蕩長江側畔,以大格局、大視野引航中藥產業化、現代化的新潮流。
 
陽春三月,走進揚子江,探訪龍鳳堂。在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永安洲,崛起一座集中藥傳統與現代化制造一體的中藥產業新城——江蘇龍鳳堂中藥有限公司,這里集先進中藥智能制造、全產業鏈布局發展、大健康戰略實施之大成,龍鳳兒女踏著國家戰略節拍,構筑起“中藥王國”新版圖。在這里,可以感受傳承創新發展的律動,領略中醫藥的自我升華,觸摸中藥產業走向的未來。
 
大格局 大視野 大情懷
 
龍鳳堂自2014年開始籌建,歷時7年發展,現在已然平地拔起。
 
步入主廠區正門廣場,仿古牌坊迎面而立,龍鳳閣襟帶一池碧水,現代化廠房設施矗立,儼然有序。水系環繞,草樹掩映;古建新廈,傳統現代,和諧一體。
 
龍鳳堂緣何而起?為發揚光大中醫藥事業,造福更多患者,領頭人徐鏡人多方拜訪“中醫泰斗”董建華院士等名醫大家,搜集、挖掘、整理了許多臨床驗方,組織開展一系列科研攻關,創新研發了胃蘇顆粒、蘇黃止咳膠囊、香芍顆粒、百樂眠膠囊等一大批中藥獨家產品。其中既有治未病的,也有治療疑難雜癥、療效確切、副作用小的創新中藥。
 
如今的揚子江藥業已成為中藥、化學藥和生物藥并舉,科工貿一體化發展的大型現代化醫藥企業。但是,中藥始終是揚子江人最為關注、情有獨鐘的板塊。隨著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春天吹綠了揚子江這塊熱土。“老祖宗留下來的這筆寶貴財富絕不能丟,我們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把它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一個夢想躍然心中,并付之于行。揚子江匯聚近50年中藥發展成果,整合品牌優勢,勇立潮頭,不負時代。定名龍鳳堂的名號,經過了千琢萬磨:龍鳳意蘊陰陽,契合中醫文化,而廠區地處龍城常州、鳳城泰州之間,又包含地域特點。
 
龍鳳堂的誕生,絕不是簡單的設備土建,而是一次產業升級的創新實踐。中藥工業應該在“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的戰略發展中居有一席之地。揚子江超前思維,敢于試水,對龍鳳堂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樹立中藥智能制造的標桿,引領生產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針對中醫藥現狀和瓶頸問題,他們迎難而上,全面布局中藥材種植、中藥飲片、配方顆粒和保健食品生產,將揚子江藥業的核心優勢灌注到全產業鏈,帶動中藥傳統產業整體進步。
 
“龍鳳堂擔負的歷史使命,就是傳承中醫藥的精髓,推進中醫藥的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創建民族品牌”。這是企業家的膽識與情懷,更是行業龍頭企業的格局和視野。
 
要做就做最好
 
對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升級,是“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戰略的重要內容。如何實現中藥智能制造,“先行者”必須“先破題”。學習取經、借力引智、團結協作、自主創新,龍鳳堂的建設者邁出堅實步伐,如是交出答卷。
 
龍鳳堂制造部副部長楊揚,最早加入公司籌建團隊。當初,他對智能制造概念十分模糊,行業沒有先例可循。“好在公司高層抱定信念,決策超前,舍得投入,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徐鏡人親自主持整體規劃設計,方案幾易其稿。“一張圖紙接一張圖紙,每個細節都反復討論、修改,博采眾長,力求融入最先進的理念和技術”。籌建團隊除了做好案頭工作,還奔赴全國開展調查研究,汲取日本的漢方藥先進設備,觀摩歐盟植物藥的創新工藝,并走訪了國內化工、煙草、物流等不同行業的佼佼者。
 
中藥智能制造布局最為基礎,涉及底層裝備、生產執行層、資源決策層系統,要分層架構,還要互聯互通,整個體系要求繁復而精致,沒有先例可循。
 
難點就是創新點。要“過關斬將”,填補空白,既要有足夠的勇氣,更要有正確的方法。引進先進設施設備并根據中藥生產特殊要求進行改造、完善、提升,是實現創新突破的“快速路”。龍鳳堂聯合中外科研合作伙伴、先進設備供應商,共同參與、協力推進,在節點創新、集成創新、體系創新的道路上,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中藥前處理所用帶式干燥機,就是選型改進設備的一個典型案例。楊揚介紹,最初引進的多層網帶式干燥機并不能達到生產質量要求,調試時發現其烘干效果不盡人意。再深入研究分析,發現其內部自動清潔效果尚達不到藥品無菌的標準要求。為此,龍鳳堂與設備廠家聯合技術攻關,結合生產工藝不斷改進優化,最終達成無菌制劑的“無死角”清潔標準。由此,合作雙方將改進升級后的設備,成功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為解決中藥材前處理過程設備代人問題,團隊找到物流行業知名廠商一道參與,借鑒煙草行業的成熟經驗,建成原藥材-前處理-提取轉運系統,由此獲得4項新型實用專利。為實現自動化運輸,配合機器人投料,建構起信息化管理系統,通過各計算機控制系統的高度集成,實現了設備互聯和數據互通。值得一提的,藥材周轉箱采用內置的射頻識別芯片,設定了原料品種、重量、批次、投料口定位等信息,使投料效率和準確性大幅提升。
 
靠創新、靠實干,邊建設邊生產,邊科研邊攻關,龍鳳堂一年籌建展新顏。在這過程中,物料管道化自控、機器人碼垛等智能化項目不斷啟動、調試、投產,各種智能化軟硬件成功應用,各類、各層次信息系統得以完善。累計大小攻關課題100多個,從物流、投料、生產執行到質量控制等一系列規范和標準“寫滿答卷”。多家國內頂尖的醫藥工業設計企業的參與,為廠區總體設計、整體景觀的最終完美呈現也貢獻良多。
 
在龍鳳堂,一個集生產控制、優化、調度、管理于一體的中藥提取智能制造系統已經建立,通過各計算機控制系統的高度集成,初步達到了信息化生產管控水平。信息化中控室、自動化聯動線、機器人的應用,大大減少了人工作業,部分車間無人化生產場景以“靜水流深”替代了“火熱喧鬧”。
 
以提取大生產系統為例,龍鳳堂采用自動化裝備、控制系統、監控采集系統等裝備和軟件,分別對應原材料驗收入庫,處理,凈藥材的儲存分配,藥材煎煮提取工藝過程,基本實現了全過程生產及質量管理。整體物流集成系統高效調度各種設備,架構起閉環的自動化物流網。分布式控制系統對生產過程中信息實現智能數據采集管理,形成從原料進廠至最終成品的追溯過程,實現生產的連續化和自動化。過程在線檢測系統應用后分析時間比原有方法縮短90%以上,且能實現在線質量控制。
 
傳統中藥生產存在各工序信息“孤島”的情況,各工序易產生混淆、出現差錯。龍鳳堂的制造執行管理系統則實行中央集中控制模式,包括生產過程批次管理、質量控制、生產管理、工藝流程管理、設備管理等。他們在提取生產上通過自動化、信息化技術與生產工藝的相結合,將生產設備聯入制造執行管理系統,實現了安全的集中管理、嚴格的流程審批、高效的自動傳輸,實現了生產過程中的準備情況、工藝參數、質量檢測、公用系統等各類信息的實時化、透明化。
 
龍鳳堂以其先進的生產流程和技術裝備與中藥生產特點高度融合,開創了中藥智能制造的先河,并成為工信部“中藥流程制造智能工廠新模式應用項目”、國家標準委 “中藥流程智能制造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單位,挺立在時代潮頭。
 
質量安全一抓到底
 
中藥是中醫藥事業的物質基礎,其質量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這既需法制約束、政府監管,更需企業嚴格自律。而揚子江素享“質量立企”之名,曾榮獲“全球卓越績效獎”“全國質量標桿”等殊榮。近5年參加國際QC(Quality Control,“質量控制”)發表大賽,共斬獲20項金獎。“任何困難都不能把我們打倒,唯有質量”“質量是生產和設計出來的”,強烈質量安全意識,已融入龍鳳堂的“血脈”。
 
相比西藥,中藥生產鏈條更長,質量安全涉及中藥材種植、前處理、生產制造、物流倉儲等諸多環節。龍鳳堂總經理助理黃新蘭深耕質量控制領域多年,對此既有“如履薄冰”之感,也頗為自信。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要求,接受相關部門質量安全監管和指導,是保證質量安全必備條件。“我們從源頭抓起,一直到產品放行,不放松任何環節,堅守質量標準只有嚴格更嚴格”。
 
中藥材品質涉及水土、化肥、農藥等各種因素,為此,龍鳳堂在推行道地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之初,就嚴格檢驗測定土壤、水質等指標,制定施肥用藥標準和要求,確定種植、采收、防范病蟲害等技術管理規范。龍鳳堂定期派員深入基地田間,從種源篩選、栽苗、施肥各個環節管理、指導和服務藥農。同時,構建了現場可視化種植監控系統、賦碼標定身份的中藥溯源系統,為中藥材質量風險防控提供有力保障。
 
中藥材采收入庫,在龍鳳堂由老藥工把守第一道“關口”,通過批量抽樣、性狀觀察,杜絕中藥材摻假使雜、染色增重等。其后,由實驗室采用顯微、理化等方法再抽樣檢驗,對重金屬、農殘等實施更嚴格的內控標準。黃新蘭介紹,龍鳳堂內控標準通過市場抽樣分析而制定,通過先進檢測儀器進行嚴格測量,所有數據實時記錄,且不可修改。實驗室施行信息化管理、物料放行管理以及電子記錄管理,職責明確,責任到人。
 
龍鳳堂對中藥生產現場的過程管理,主要體現在對關鍵工序的現場復核。如稱量配方,嚴格遵循注冊工藝,防范低限投料等,對公用介質水、壓縮空氣、環境進行監測,對標簽和說明書進行檢查,杜絕交叉污染及差錯。
 
標準制定、供應商管理和產品放行是質量控制重要內容。龍鳳堂結合國家藥典、產品注冊標準以及內控標準,制定了標準管理規范和要求;管理供應商要求嚴苛,對所采購中藥材、原輔料以及其他用具物料,哪怕是手套和過濾芯都有相應標準。對不達標供應商依規退貨并予以相應懲罰。產品放行堅持“三不原則”,即:原輔料不合格不投入生產,不合格的中間產品不進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產品不上市。對任何質量隱患,確保“不疏忽、不松懈、不容忍”。
 
捍衛質量“江山”,先進監測檢驗設備和手段必不可少。“高精尖”中藥生產裝備同樣彰顯威力,如中藥飲片洗烘切聯線生產,全自動燈檢剔除不合格品,一旦發生混淆差錯,按龍鳳堂質量要求,將當批次全部報廢。唯有切實保質保量,才能保護好龍鳳堂質量品牌,才能當好行業“質量尖兵”。
 
建設道地中藥材基地
 
中藥材種植是中藥產業的上游環節,是中藥企業的“命根子”。《中醫藥法》對國家制定中藥材種植養殖、采集、貯存和初加工的技術規范、標準,對中藥材乃至中藥產業發展奠定了法制基礎。國家農業、藥監和中醫藥部門也出臺了推進道地藥材基地建設、加快發展現代中藥產業、促進特色農業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等政策規劃,為中藥企業拓展產業鏈條,布局中藥材產業提供了政策動力。
 
龍鳳堂不但中成藥品種多、產量大,而且新建了飲片生產線。由前處理車間改造升級而成的一號飲片車間,已具備100多個飲片品種生產能力。二號飲片車間不久也將竣工投產,年產能超過1萬噸。這意味著企業對中藥材整體需求巨大,供應和品質保障任務重大。
 
好的原料是好的產品的基礎。“中藥材來源基地化是大勢所趨。我們布局和建設道地中藥材種植基地,打通構建完善的產業鏈條,對企業實現戰略目標,非常重要,也十分迫切。”龍鳳堂副總經理繆興華表示。企業自建基地、參與共享機制,都是中藥材來源基地化的路徑。其關鍵在于統一標準,全過程溯源。
 
“從零開始,從高標準起步”。龍鳳堂成立了中藥資源事業部,啟動建設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基地。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范,資源團隊首先著手基礎研究,與多所高校專家開展科研合作,遴選品種,進行試驗。嚴格執行國家“規定動作”,建起化驗室,配備倉儲設施,安裝加工設備,制定完善規范,完善放行流程,質量全面受控。幾年下來,龍鳳堂在全國七大道地中藥材產區建成33個基地,種植品種16個,總面積逾10萬畝。
 
資源團隊整體素質一流,成員均為中藥材栽培與鑒定、中藥資源等專業本科以上畢業生,擔負著基地技術管理指導職責。他們開展種植過程技術研究,科學分析施肥、灌水、播種、采收環節指標。實踐出真知,實干增能力,選育、種植、檢驗技術日臻純熟。為合理調控倉儲溫度,他們展開倉儲溫度與性狀、含量變化的大量對照研究,將科學準確數據“收入囊中”。
 
資源團隊肖生偉、王勝升二人作為基地項目經理,定期深入全國各地中藥材基地。他們介紹,基地運行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企業與合作社緊密合作,提供技術支持、指導藥農作業;在國家扶貧政策指導下,有地方政府共同參與,種植基地作為產業扶貧項目實施,實現了中藥材生態種植與地方經濟發展的共贏。
 
龍鳳堂在基地建設中重視信息化、標準化建設。2018年開發應用中藥材溯源系統,現場記錄、信息上傳、反饋審核等關鍵環節實時上線,可將中藥材種植規范GAP落實情況“留痕存檔”。投入物聯網設備,實現基地管理可視化,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可及時獲取溯源大數據展示平臺的相關信息。
 
以道地藥材基地為依托,龍鳳堂將飲片產業作為戰略優先方向。在建的飲片2號車間將于今年8月竣工投產。該車間裝備了智能化的先進設備,解包、挑選、洗、潤、切、烘干一體化聯動生產線;全自動包裝生產線相比人工操作,效率提高數十倍。把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裝備與道地藥材優勢疊加,讓龍鳳堂成為飲片生產領域的“一匹快馬”。“我們的目標是躋身飲片行業的前列。”對此繆興華信心滿滿。
 
進軍中藥大健康領域
 
健康中國戰略提出,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在徐鏡人看來,建設健康中國,應充分發揮中醫藥具有的獨特優勢。“企業越大,責任越重”。龍鳳堂要秉承揚子江藥業“求索進取、護佑眾生”的使命,堅守“高質、惠民、創新、至善”的核心價值觀,搶抓戰略機遇,順勢而為發展,努力為人民健康造福。
 
中成藥制造是龍鳳堂的核心優勢。“我們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不斷豐富和完善以高質量中成藥為核心的產業鏈,促進大健康產業升級。”龍鳳堂負責人宋敏對此有著清醒認識。她認為,企業首要任務是保持研發創新的活力,持續增強中成藥優質產品的競爭力。
 
依托揚子江藥業中藥研究院的科研團隊,龍鳳堂致力于針對疾病的中藥創新藥研發。中藥研究院院長姚仲青介紹,目前研發團隊正在研制開發一批具有明顯中醫臨床價值的中藥創新藥,同時通過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規劃大健康中醫特色產品,是針對生活方式變化、疾病譜改變、治未病需求等。在健康中國戰略指引下,龍鳳堂開辟了又一個“新戰場”,布局發展大健康產品,如地龍蛋白片,對中老年人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還有馬鹿骨氨糖軟骨素、維生素D鈣片、番茄紅素等10多個中藥保健食品、大健康食品已推向市場,在研的大健康產品還有數十個,“所有產品立足精細化研究,彰顯龍鳳堂品牌價值”。
 
龍鳳堂傳承凝聚揚子江藥業的中藥精華,將在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中釋放活力,根深葉茂,茁壯成長。宋敏表示,揚子江藥業多年打造的中成藥生產核心優勢,發揮集團共享的質量優勢、規模優勢、渠道優勢,為龍鳳堂快速發展夯實了根基。相信龍鳳堂人一定會不忘初心,在中藥材種植、飲片和保健食品三大新興業務板塊,奮發耕耘,春華秋實,在中藥產業發展史上描繪壯麗畫卷。


 http://paper.cntcm.com.cn/html/content/2020-05/22/node_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