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看江蘇,江蘇醫藥看泰州。”9月21日,第十一屆中國(泰州)國際醫藥博覽會在江蘇泰州圓滿落幕。國內外近800家企業參展,24個重大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額197.55億元,泰州醫藥大健康產業的聚集優勢再次顯現。

除醫博會刷屏外,前不久中央召開的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座談會,對醫藥產業的影響也備受關注。政府集中帶量采購逐步常態化、制度化,意味著醫藥產品價格下調成為可預見的趨勢。

數據顯示,在剛剛結束的第三次國家帶量采購報價后,125家中選企業、191種中選藥品,平均降價幅度超過70%,最高降幅高達98.7%,多個品種用藥進入1元時代。

一片藥,有時還不如吃藥送服的水值錢。低利潤常態化,如何保障產品品質、如何實現市場突圍?市場主體、監管部門、業界專家對此各有高見,對正確處理質量、成本和效益的關系,做強做優市場頗多借鑒。

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徐鏡人認為,質量是企業品牌的靈魂,沒有質量,企業也就無法生存。國家集中帶量采購對高質量發展是一種促進,要通過精益質量管理、智能化升級,真正形成向質量要效益。沒有質量的產品,不是產品;沒有質量的生產,不是生產。企業要在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基礎上,將質量做到更好,才符合國家對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據了解,著眼質量提升,揚子江藥業已連續27年開展了44次質量月活動。其中,自2004年起升級為每年開展兩次,2019年升級為“質量品牌安全環保月”。揚子江藥業質量風險管控形成的“三不”原則(不讓患者承擔風險、不讓風險升級、不把風險轉移給他方)、“四持續”方法(在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全要素對現存風險或潛在風險持續質疑、持續識別、持續管控、持續回顧),體現了揚子江質量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承諾。

泰州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顧維中表示,為保障帶量采購中選藥品質量,市場監管部門將按照藥品監管“四個最嚴”要求,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比如支持揚子江等醫藥企業全面實行首席質量官制度,加強質量提升培訓。重視藥品風險管控體系標準化設計,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管理標準,引導企業有效實施質量風險管控。

多年來,泰州市市場監管部門突出標準引領,增強質量提升的硬實力;突出行政推動,調優質量提升的軟環境;突出技術支撐,打牢質量提升的強基礎,創新開展“泰州品質”認證評價試點,市場主體的質量意識不斷增強,質量措施運用廣泛。江蘇省推行的《藥品生產企業質量風險管控體系要求》,正是借鑒了揚子江藥業質量管理模式的地方標準。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副院長王軍志認為,生物藥物在疾病預防和治療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下及今后一段時間,國內在支持重大創新品種的同時,也要積極建立科學系統的質量研究與安全評價,推動我國生物藥的國際化進程。

目前,泰州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規模已突破1100億元,增速多年超過20%。在2019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中,江蘇省共14家藥企上榜,其中揚子江藥業連續6年位居榜首。泰州生物醫藥、化學藥新型制劑、中藥現代化、高端醫療器械四大產業集群規模初具。

今年5月,中央審議通過《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明確提出“培育泰州醫藥健康產業創新中心”,一體化和高質量是其中兩個關鍵詞。

放眼中國醫藥企業的未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市場調節下,真正質量過硬、產品過硬、注重創新的企業,才能成長升級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醫藥集團。泰州市政府曾獲第三屆中國質量提名獎的殊榮,揚子江藥業更是罕見地兩次獲獎。當“品質”注入城市血脈,必將成為推動發展的強大引擎,泰州擔起長三角醫藥健康產業創新中心的戰略重任,是機遇的饋贈,更是品質的榮光。

http://pc.cicn.com.cn/shtml/zggsb/20200925/31605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