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江蘇泰州市胡莊鎮史莊村村民曹正興家來了一批客人,揚子江藥業集團副董事長徐浩宇等一行送來慰問金和年貨,為重病返貧的曹正興一家送來冬日暖陽,集團干部員工還赴周邊鎮村訪貧問苦。這樣的做法,揚子江藥業集團已堅持23年,黨員干部累計捐款200多萬元,受益困難群眾3600余戶。

揚子江藥業集團更致力于為全國各地貧困戶謀長久幸福。針對因病致貧,他們力推健康扶貧;為突破深度貧困強力約束,他們連年助力教育扶貧;圍繞“拔除窮根”,他們積極踐行產業扶貧。“習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強調,脫貧任務要如期完成,還得咬定目標使勁干。民營企業不僅義不容辭,更需積極作為。”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鏡人說,集團的工作指向、發展導向、努力方向,始終要做到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

力推健康扶貧

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是揚子江藥業集團從1971年的鎮辦小廠,發展到連續4次蟬聯中國醫藥工業企業百強榜榜首的重要原因。徐鏡人說,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集團就要按照中央部署,全力參與、傾力而為,更好彰顯“護佑眾生”的集團核心理念。

參與脫貧攻堅,揚子江藥業集團自發自覺參與,不搞“碎片化資助”“給錢脫貧”,而是主動謀劃和參與幫扶對象脫貧進程,側重利長遠的健康、教育及產業扶貧。

揚子江藥業集團注重發揮藥企優勢,發力健康扶貧。10多年前,他們就連續承辦3期大型社會公益活動——關愛西部健康行動,累計行程3萬多公里,總投入3600多萬元,向10多個省送醫送藥送知識,援建15所衛生院和衛生保健所,并捐資支持“老人重見光明行動”。

2018年9月,在揚子江藥業集團的資助下,揚州市江都區大橋中心衛生院徐東升家庭醫生工作室揭牌。這樣的群眾身邊的醫療點正在江蘇鋪開,也在向西部地區延伸。經該集團健康扶貧志愿隊實地考察,向云南曲靖會澤縣大海鄉大垴包村衛生所捐贈制氧機、吸痰器、血糖儀等急需設備和物資,為全村2000多人的健康防疫、孕產婦健康檢查等基礎醫療工作提供支持,為防小病拖成大病筑起第一道防線。

揚子江藥業集團還到革命老區江西興國、萍鄉等地開展10多場“健康扶貧蘇區行”活動,聯合醫療機構駐點義診,送醫送藥,走訪慰問貧困群眾、軍烈屬等;聯合海南省衛生學校和中醫院,開展“精準康復關愛老年人”志愿活動,廣受當地群眾好評。

助力教育扶貧

今年1月,我國醫藥衛生行業權威獎項——中華醫學科技獎(2018)頒獎大會舉行。該獎項由揚子江藥業集團獨家協辦18年,累計評選出尖端醫學科研成果1460項,極大地調動了醫學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積極性。

不僅關注尖端醫學科技人才,揚子江藥業集團也關注基層醫務工作者。他們去年投入近千萬元,與有關單位聯合在中西部6省開展技術培訓、進修學習、助建村衛生室、愛心捐贈、組織義診等對口幫扶,提升地方醫療機構醫院管理、科室建設與臨床技術水平。該集團還聯合江蘇省醫學會開展“紅動基層”項目,培訓基層醫院醫生,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使城鄉每萬居民有3名以上全科醫生,每個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執業醫師。到2018年底,全省已培訓基層醫院院長1600人次,26場基層醫院院教活動和24場“名醫基層行”覆蓋基層醫生近1800人。

“教育扶貧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準扶貧。”揚子江藥業集團始終熱心教育扶貧,先后成立揚子江慈善會、蘭芬慈善基金會,把助學獎學作為重點,已幫助574名寒門學子完成學業,其中大學生367人。他們在數十所高校設立獎助學金,幫助數千貧困學子圓了成才夢;陸續在西部貧困地區援建23所希望小學,去年就捐資2000萬元支持陜西省富平縣蓮湖小學完成改建工程。

踐行產業扶貧

近兩年,陜西省澄城縣李家河村和富平縣尹家村、孟家村許多貧困戶看到了脫貧希望。揚子江藥業集團投建的930多公頃優質黃芩標準化種植基地,讓當地800多名貧困村民每年有入股分紅。種植村民有生產物資和技術指導,集團還以高于市場價統一收購藥材。如今,尹家村、孟家村就有242戶719人參與該項目,平均每人每年能增收約3000元。

2013年以來,揚子江藥業集團在陜、甘、川、渝、豫、湘等省、市建立4千多公頃中藥材種植基地,當地群眾通過享受分紅、在基地務工、出售農家肥等方式,每戶年均增收兩萬元以上。

立足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是揚子江藥業集團一直秉持的產業扶貧理念。“有特色產業,就業就有崗位,創業就有空間,發展就有前景,就能早日脫貧。同時,企業也有了穩定優質的原料基地,實現共贏。”徐鏡人特別提到,許多中西部地區貧困群眾在“公司+合作社+農戶”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下,既扶了“貧”,又扶了“志”,“這才是我們最感到欣喜和有成就感的地方”。

徐鏡人表示:“黨中央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堅定決心和鮮明態度,為我們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我們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典范的要求,全力助推脫貧攻堅,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沖刺階段跑出我們的特色,展現民營企業作為,提供更多助力。”